top of page

銀髮族運動傷害高風險?如何正確使用健身器材

  • brianchien1009
  • 20小时前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📣 開始健身卻越練越痛?小心「這些器材」錯誤使用反傷身!


隨著健康意識抬頭,越來越多長輩走進健身房

使用健身器材輔助進行身體鍛鍊與肌力強化,是運動常見的方式類型之一,但錯誤使用器材不但無助健康,反而會傷骨、傷關節!


以下是健身房内常見的器材,容易產生錯誤觀念


  1. 【腿部推舉機 Leg Press】


🚫 錯誤使用:重量太重、膝蓋彎太深


✅ 建議做法:

  • 調整椅背,保持膝蓋彎曲小於90度

  • 採「輕重量、多次數」原則

  • 過度屈膝可能增加膝關節壓力,易誘發退化性關節炎


腿部推舉機 留意重量造成傷害
腿部推舉機 留意重量造成傷害

2.【划船機 Rowing Machine】

🚫 錯誤使用:腰椎代償出力,易閃到腰


✅ 建議做法:

  • 先練習核心穩定(如橋式運動)

  • 保持背部挺直,動作慢且控制

  • 核心肌群不足控導致動作代償,加速椎間盤退化


未正確使用,容易造成腰部及脊椎損傷
未正確使用,容易造成腰部及脊椎損傷


3.【史密斯機 深蹲 Smith Machine】

🚫 錯誤使用:軌道限制導致姿勢不自然


✅ 建議做法:

  • 改用徒手深蹲或彈力帶深蹲

  • 強調髖部啟動,減少膝蓋壓力

  • 自然蹲比機械蹲更能訓練到髖部穩定,預防跌倒風險




4.【跑步機 Treadmill】

🚫 錯誤使用:設太快、坡度太高導致跌倒


✅ 建議做法:

  • 使用「快走模式」,建議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–70%

  • 隨時握住扶手,防止跌倒造成進一步傷害



    跑步機的使用,應留意速度
    跑步機的使用,應留意速度

5.【肩推舉重機 Shoulder Press】

🚫 錯誤使用:手舉過高,引發肩部夾擠症候群


✅ 建議做法:

  • 手肘不要高於肩膀

  • 改以彈力帶做肩部外展訓練


40或50歲後,健身重點是「肌力」不是「肌肉」

🏷️ 當人們進入40或50歲後,身體機能逐漸改變,肌肉量與肌力會隨著年齡自然流失,這種現象稱為肌少症(sarcopenia)。根據研究指出,40歲之後肌肉質量每10年可能減少8%,到了70歲後減少速度甚至加快至每10年15%。因此,銀髮族健身的核心目標應該放在「維持與強化肌力」,而非單純追求肌肉塊的大小


❌ 為什麼「高重量、低次數」訓練不適合銀髮族?

許多年輕人會採用「高重量、低次數」的阻力訓練來增加肌肥大(muscle hypertrophy),但這種方式對銀髮族來說潛藏以下風險:

  • 關節負擔大:高重量會對關節、韌帶與軟骨造成較大壓力,易導致磨損與慢性疼痛。

  • 協調性下降:隨年齡增長,神經肌肉協調性變差,容易在訓練中失衡而發生跌倒或受傷。

  • 心血管負擔高:高強度訓練會短暫升高血壓與心率,對有慢性病史者(如高血壓、心臟病)是不小的風險。


✅ 推薦銀髮族的安全健身原則

🔹 低重量 × 高次數 × 慢速控制


這種訓練方式有以下優點:

  • 提升肌耐力與肌力維持,降低跌倒與骨折風險。

  • 刺激肌肉穩定收縮,有助於改善姿勢與核心穩定。

  • 減少受傷機率,適合長期持續進行。

👨‍⚕️ 醫學建議:運動前先進行肌力與健康評估

銀髮族進行任何運動計畫前,建議先由物理治療師或專業教練進行個人化評估,包含:

  • 基本肌力與肌耐力測試

  • 平衡能力與步態評估

  • 既有疾病(如骨質疏鬆、心血管疾病)之風險評估


經由專業判斷後再制定適合的運動處方,才能真正達到安全、有效、可持續的健身目標。



延伸閲讀:運動後的拉伸不僅是為了舒緩肌肉酸痛,更是提升運動效能與預防傷害的重要一環⬇️ ⬇️ ⬇️運動後的冷卻放鬆:正確拉伸的重要性https://www.chungdeclinic.com.tw/post/運動後的冷卻放鬆

⬇️ ⬇️ ⬇️

👉重德診所供全面的 #骨科#外科#物理治療 與 #運動治療服務,從傷害診斷、外科即時處置,精準治療到恢復訓練,一站式照護讓您在我們專業團隊的指導下,快速重回健康生活。


👉無論是運動傷害或慢性不適,我們針對每位患者量身訂製專屬方案,結合專業技術與科學化的康復訓練,讓您不僅治療傷痛,更全面提升體能。



追蹤重德診所

帶給您更多的健康新知 





專業團隊 用心服務

健康護理 照護您的需求

重德診所




bottom of page